集科研、加工、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一、温度与通风
在冬季,大多数养殖户认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这一重要环节。在一养户现场,21天的鸭群,心包积液,呼吸道严重,包心包肝,死亡鸭只腹水严重。进入其鸭舍时,发现湿度太大,鸭舍墙壁上有流水,顶棚上面竟然像下雨一样,不断有的水滴滴下,氨气味较浓,通风口量太少,门窗紧闭。询问为何不通风,回答是怕把鸭冻着,保温。其实养户对这一方面陷入了误区,在20天后的鸭只,自身也有的抗寒的能力。只要把温度控制在20度,不要出现忽高忽低,鸭只就会非常舒服。往往鸭群出现问题是因为温差较大,忽冷忽热造成的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家庭散养鸭群,冬天在外散养鸭群,很少有呼吸道发生。所以,对温度与通风这一环节的控制,只要做到温度平稳,通风重于保温,鸭只很少会有呼吸道的发生。也可以说,呼吸道是闷出来的。
二、育雏的温度控制不均衡
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标准化舍,鸭舍前后后温差太大。前面第一栏温度较好,而最后一栏温度达不到,出现的问题是一日龄小鸭在温度达不到时,扎推现象严重,影响开水与开食,对后期的生长形成隐患。育雏关键是看鸭施温,根据鸭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温度。不要把温度放在某一数值上。其中一养殖户,在一日龄时出现问题时,养殖工人把舍内温湿度计放在了热风带口下面,从热风带出来的热风正好吹在温度计上,上面显示达到39度,工人在记录温度时,把此温度记上了,而外面温控器上面显示舍内温度36度,温度探头在第二栏前面。第三栏的鸭群出现扎推,明显温度不够。如果只把温度做为一个数据来看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必须根据鸭群状况给予适宜的温度。
三、30天以后的鸭群发病的问题
30日龄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呼吸道,气囊炎,包心包肝,有一养户在35天出现上述问题,在到现场时发现,舍内氨气味太浓,湿度过大。建议先以通风为主,把前后两端的通风口开启,形成空气流通,由于此时死淘率高,前期药费投入近两元钱,养户信心已明显不足,就有一种“堵气”的心理,把鸭舍前端的塑料布也撤掉了,晚上也不关窗了,并有提前出栏的打算。结果是在40天时,鸭呼吸道也没了,也不死鸭了,料也增上来了。关键是通风与温度没有协调好,造成前期形成的隐患的爆发。前期鸭群的管理与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所以控制后期疾病的发生,要把工作放在前26天。
为什么冬季问题严重?
不可否认是现在疫情是越来越严重,而冬季又是一个大问题。还是回归到一点,那就是温度与通风。由于冬季过多的注重保温,要么温度过低,鸭只感冒了,要么通风不良,氧气量不足。让鸭只天天处于一种应激状态,而当舍内的温度过高,湿度过大时,正好时细菌,病毒生长的最佳环境。当通风不足时,这些细菌很通过空气流动带出鸭舍,长期定居于舍内,成为最大的隐患。正是这种环境,给细菌,病毒提供了繁殖,甚至变异的“温床”。总结,现场的问题是许多病都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。只要改善环境,病就会无药自除。所以说病是养出来,也得靠养来防治
声明:以上信息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。
(文章推荐:孙晓云)
上一条:知识分享|饲料生产小问答之制粒产能影响因素
下一条:万病之源——温差 |
返回列表 |